荼蘼花读音_荼蘼的拼音是什么
tú mí huā
“花”,普通话读音为huā。“花”的基本含义为植物的繁殖器官;引申含义为供观赏的植物,如花木、花草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花”也常做名词,喻指美女,如花林粉阵。
花,形声字。由“艸(艹)”和“化”构成。“艸(艹)”作形旁,说明这个字的本义与植物有关;“化”作声旁,指示读音。后逐渐演变成楷书体及简化版的“花”字。
荼蘼花的读音应该是tu第二声。mi第二声。hua第一声。
到荼蘼花事了读音是kāi dào tú mí huā shì liǎo 。
蘼[mí]汉语汉字
蘼,汉语三级字,读作蘼(mí)。总笔画:22。基本字义:词组,1、蘼芜 míwú
荼蘼:读音:tú mí
荼蘼是一种花,又名酴醾、佛见笑、重瓣空心泡,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空心泡的变种。
直立或攀援灌木,高2-3米;小枝圆柱形,具柔毛或近无毛,常有浅黄色腺点,疏生较直立皮刺。小叶5-7枚,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;花重瓣,芳香,花常1-2朵,顶生或腋生;直径3-5厘米。花萼外被柔毛和腺点;萼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顶端长尾尖,花后常反折;花瓣长卵形,白色,基部具爪,长于萼片。果实卵球形,红色,有光泽,无毛;核有深窝孔。
荼蘼现常写作荼縻、荼蘼。多生于海拔500-1300米间的山坡、路边、草坡或灌丛中。耐旱,怕涝。
荼縻花枝梢茂密,花繁香浓,入秋后果色变红。荼縻花枝梢茂密,花繁香浓,入秋后果色变红。宜作绿篱,也可孤植于草地边缘。果可生食或加工酿酒。根皮含鞣质11-19%,可提取栲胶。荼蘼喜温暖向阳。花是很好的蜜源,也可提炼芳香油及浸膏。
荼蘼是一种伤感的花。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,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,所以有完结的意思。花开总是形容女子的青春将逝,或是感情到了尽头。
“开到荼蘼花事了”出自宋王琪的《春暮游小园》《红楼梦》中《寿怡红群芳开夜宴》一回,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几个人物的命运,其中就有荼蘼。女仆麝月抽到一张花签,是“荼蘼——韶华胜极”。“韶华胜极”意指花事到了尽头,之后自然是群芳凋谢了,有完结的意思。
tú mí
常用释义
1.
名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。
例词
荼毒
2.
名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。
例词
如火如荼
详细释义
1.
名形声。从艸,余声。本义:一种苦菜。
2.
名同本义。苣菜属和莴苣属植物。
荼,苦菜。
《尔雅·释草》
读音为tú mí
“荼”,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,普通话读音为tú,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,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。“荼”字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为“苦荼也。从艸余声”。“荼”的基本含义为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,如荼毒;引申含义为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,如如火如荼[1]。
在古文中,“荼”通“涂”,涂炭。
[ tú mí ]
基本解释
酴醿又称,现常写作荼縻、荼蘼。荼蘼为落叶灌木,以地下茎繁殖。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,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,所以有完结的意思。“开到荼蘼花事了”出自宋王琪的《春暮游小园》
“荼蘼”读音:【tú mí】 释义:是一种植物。又名酴醾、佛见笑、重瓣空心泡,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空心泡的变种。 花期:6-7月 生长习性:喜温暖向阳。多生于海拔500-1300米间的山坡、路边、草坡或灌丛中。耐旱,怕涝。 荼縻花枝梢茂密,花繁香浓,入秋后果色变红。 花语: 荼蘼花语:末路之美 相关诗句: 谢却荼蘼,一片月明如水。
篆香消,犹未睡,早鸦啼。
--清代:纳兰性德《酒泉子·谢却荼蘼》
不缘天气浑无准,要护荼蘼继牡丹。
--方岳《荼蘼》
点火樱桃,照一架、荼蘼如雪。
--宋代:辛弃疾《满江红·点火樱桃》
微风过处有清香,知是荼蘼隔短墙。
--赵孟坚《客中思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