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栽杜鹃花怎么养(盆栽杜鹃花怎么养多长时间浇一次水)
养杜鹃盆栽要用透气和排水性好的酸性土。养护的环境要有柔和的光照,切忌暴晒。温度控制在20℃左右为宜。冬天要移入室内越冬,保证温度在10℃以上。日常浇水保持土壤呈湿润状即可,防止积水烂根。
施肥要薄肥勤施,花芽分化期可施磷肥,花谢后可施氮肥。
勤修剪,剪掉徒长、病虫、瘦弱等枝条,对株形进行控制。发现病虫害及时喷洒药剂防治。
土壤选择
杜鹃花盆栽用的土壤应该选择偏酸性土壤,要求土壤积水不能过多,尤其要避免碱性土,我们可以适当在土壤中掺入一定量的碳泥土。
杜鹃花是双子叶植物纲、杜鹃花科、杜鹃属的常绿灌木、落叶灌木。杜鹃花的生长发育除了受外部因素影响外,例如:光照、湿度、CO2浓度等因素。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也起着关键性作用,比如杜鹃花在生长过程中缺乏硼:杜鹃花某些部位就会发育不良,进而导致花发育不全,花而不实,花苞易脱落;缺铁:就会导致叶片变黄、烂叶、叶子枯萎等问题,像是叶斑病、叶枯病、茎腐病;缺钙镁锰锌:叶子稀疏颜色不绿、根部腐烂、不长新芽、不开花。所以新手想养好杜鹃花,除了注意温度适中、浇水、适当光照外还要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。
建议:园艺类植物的微量元素补充非常讲究,传统的追肥方式把握不好容易导致烧苗烂根。目前科学的追肥方式:根外施肥。根外施肥就是把肥料的稀释液直接用雾器喷在植株的叶面上,让营养元素通过叶片表皮细胞和气孔渗入叶内组织再输往植株全身,促进杜鹃花发芽叶子生长、花朵开花,防止杜鹃花黄叶、卷叶、花枯等病。推荐使用拥有科学配方的大江皇农赞定期喷洒杜鹃花叶面,营养吸收更快更充足,使杜鹃花营养充分不再发黄枯叶,还有催叶促花的效果。平时定期使用大江皇农赞护理也可以让杜鹃花防止叶斑病、叶枯病、茎腐病的发生,确保叶片青绿,花朵艳丽。
一、选择合适的花盆,不能太小了,而且花盆底部要有排水口。土壤要求高点,要肥沃疏松透气有利于排水,土里面加点碎枯叶这样土壤就会疏松透气而且肥沃,不容易烂根。花盆土壤准备好后,就可以把买的幼苗种入盆中,栽时盆里先放适量土壤,然后把花根系铺好,再把把多余的土壤放进盆中,用手把土压紧实,以免容易倒伏。
二、给予充足的光照。杜鹃是比较喜欢光照的,但是不能强光暴晒,尤其是在夏天,要适当的给它遮掉一半的光照。其他季节光照不是很强,可以适当的给它多见光照,这样才有利于杜鹃的开花。
三、适当的通风对于杜鹃的种植是非常有利的。养好杜鹃必须通风要好,因为它喜欢很大的空气湿度。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给它的叶片早晚喷一下清水,保持空气湿度。如果空气湿度过干,就会造成它干尖黄叶,落叶。
关于这个问题,1. 土壤选择:盆栽杜鹃花喜欢酸性土壤,因此建议使用酸性土壤或添加酸性肥料。同时,土壤要保持松散,透气性好。
2. 浇水:杜鹃花宜保持湿润,但不宜过于湿润。夏季气温较高时,一天浇水一次,保持土壤湿润。冬季气温较低时,可减少浇水次数。
3. 施肥:杜鹃花喜欢酸性肥料,可使用专门的酸性肥料或添加腐叶土、松针等酸性物质。施肥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。
4. 光照:杜鹃花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,但不喜欢强烈的阳光直射。建议放置在室外或阳台上,保持适当的光照。
5. 剪枝:杜鹃花花期结束后,可以适当进行修剪,促进新枝的生长。同时,也可以控制杜鹃花的形态,让其更美观。
首先要给盆栽配制疏松透气的微酸性土壤,每月用硫酸亚铁溶液增加土壤酸度。将盆栽摆放在半阴的散射光环境,控制温度在12-25℃之间。浇水干透浇透,不可积水。在春秋生长旺季,要为其补充养分,每10天施一次磷酸二氢钾稀释液。
日常对杜鹃盆栽进行适当的修剪,花后将残花摘除,避免养分流失。在发现病虫害后及时用药剂喷杀。
盆土:杜鹃花喜欢疏松、通透性土壤,排水性较好,ph值在5~6之间,尽量不要选用黏土或碱性土壤。特别是一些品种如夏鹃、洋鹃,只能选用山地土壤。
花盆:杜鹃花通常选用两种花盆:泥盆和紫砂盆。泥盆的通气透水性比较好,在室外养护的大多使用此盆。成型的杜鹃花,别是已经造型的杜鹃花,通常会选用美观典雅的紫砂盆。紫砂盆质地细腻,色彩丰富、造型美观,可增倍观赏价值。
浇水:杜鹃花最好使用雨水,其次用河水、池塘水。但现在大部分家庭选用自来水,可将自来水放置1~2天,让氯气挥发后使用。浇水时可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,生长季节7~10天浇一次,经常使用,可保持土壤酸性。
盆栽养殖的时候,不能让土中有积水产生,土壤保持润而不湿的状态最佳。浇水时不要用碱性水,且水温也要和室温接近。夏季不能缺水,秋冬季节要少浇水,土干后浇水就可以。
养护杜鹃花的环境温度要在15-25℃之间是比较好的。当夏季气温高于32℃,就要进行降温。冬季则需要保持气温在5-10℃,当气温低于5℃的时候,它就会暂停生长。